其一,从横向维度努力,减少初级农产品销售种类、总量、占比,提高加工覆盖面和加工质量。其二,从纵向维度努力,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充分延展产业链条至最大程度,既充分利用宝贵资源,又增加产品附加值。其三,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领好加工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要通过推动政策落实创设、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培养质量品牌专业人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等具体措施,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把农产品换个形式售卖,加工等 保证农产品品牌,打造高端的农产品经济。
农产品加工是指以农业生产中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外观形态或内在属性的物理及其化学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其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连接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经营过程。
农产品加工企业指的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这些企业将农产品如小麦磨成面,玉米加工成饲料,土豆、红薯加工成淀粉,苹果、梨、核桃等加工成饮料,以及将葡萄晒成干等。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总和进行工业生产活动。 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狭义的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狭义上,农产品加工业特指使用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作为原料的工业生产活动。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分类 在国际上,农产品加工业通常被分为五大类别: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产值,是指各农业生产单位 (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家庭) 商品产值的总和。包括农业生产单位缴纳和出售给国家以及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向外单位出售的全部农产品的产值,它是较大口径的农业商品产值,能说明农业生产单位商品生产的总规模。
问题一:什么是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里首先要搞懂什么是农产品。一般而言,农产品就是种植、养殖农作物产出的产品。也有的叫农副产品。副产品通常是指农业的副产物。比如秸秆、玉米芯等就是农业副产品。比如粮食、经济作物;桑蚕、蚂蚁等都属于农产品类型。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称之为农产品加工企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相对较低。专家指出,美国的增值率为72元,日本的为20元,而中国仅为0.38元。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通常在0-7:1以上,而中国仅为0.43:1。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农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有11%、13%和17%三种,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从2017年7月1日以前,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3%; 从2017年7月1日起,农产品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1%。
农产品增值税税率为9%。纳税人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农产品,按销售发票和收购发票注明的买价和9%扣除率计算进项税;如果购进的农产品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的,在领用当期加计扣除1%的进项税,即相当于实际扣除率为10%。
发展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很低。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72元,日本为20元、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多在0-7: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
该产业优势在于提高附加值、扩大销售市场、延长保质期等方面。提高附加值:通过深加工,农产品可以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延长保质期:深加工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减少因保质期短而导致的浪费。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优势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存期长,易于运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效益。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产品初加工”概念相对应。
资源优势。一是农产品资源优势。各地已建成各种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充足的资源优势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农产品深加工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精细化。通过深度处理,可以开发出多种新产品,如果汁、果酱、蜜饯等,从而丰富农产品的种类和形态,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综上所述,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对农业原材料的深度处理和转化,旨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