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策略注重经济效益,不仅追求产量提升和劳动力节省,还强调通过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工业化进程、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协调,兼顾人力、畜力、机械力和电力的结合,以及改良农具与现代农业机器的并存。
2、中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农机化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机化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农机化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3、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只有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增长数万倍。
4、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主要特点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
5、- 1949年至1980年是起步阶段,中国农机制造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1981年至1995年是变革阶段,主要生产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 1996年至2003年是市场引导阶段,农机产品开始结构调整,大中型农机得到恢复性增长。- 2004年至201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好,毕业生可到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科学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该专业结合了机械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旨在研究和发展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以及管理部门等。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颇为广阔,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找到工作,还可以涉足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业、石油工业、电机制造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及建筑业等众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维修、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广阔。毕业生能够在多种类型的机构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比如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或合资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这些机构为毕业生提供了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管理工作的机会,同时也需要他们设计、制造、运用和鉴定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技术。
1、我国设施农业近十年来发展的比较迅速,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在整个发展阶段还是有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比较盲目,有很多的政府、单位和个人盲目投资,没有找好项目,根本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对建设利用效益几个方面根本就没有深入调查研究,造成很多较大面积的浪费,得不到充分利用。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为大农业的迅速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
3、机械化生产: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全面推广机械化生产。利用拖拉机、收割机、灌溉设备等现代化农业机械,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差。例如,精准播种机和智能施肥机的运用,在保障作物生长的同时,减少了种子和肥料的浪费。
4、在过去的61年里,我国在工农业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粮食产量的提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和高效化。
5、不利条件。经营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型企业较少,大部分是家庭承包经营和小农场的分散生产模式。机械化水平有限 我国农业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作业不易大规模推广,以致农机拥有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还有山地地区,地块小,道路不方便的情况任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