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农业统计信息化(农业统计信息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5-01-02 浏览: 47 人次

如何实现农业大数据与统计学专业的结合?

需要收集农业相关的大量数据,包括农田的土壤条件、气候数据、作物种类、生长周期、收成数据等。此外,还包括农业投入品的数据,如种子、肥料、农药等。用统计学知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首先,统计学专业与大数据关系密切,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专业也明显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在知识体系结构上也会进一步向大数据领域覆盖,所以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未来从事大数据方向是完全可以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从技术体系结构来看,统计学知识主要应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统计学方式是大数据分析的两种主要方式之一,另一种数据分析方式是机器学习。所以,对于主攻大数据分析方向的研发人员来说,掌握统计学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统计学在数据分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很多技术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因此,大数据统计学不仅仅是统计学的延伸,更是将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学科。大数据统计学的出现,为统计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推动了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大数据的现实情况: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如同飘浮的白云,汇聚成庞大的数据云。这些数据流最终通过计算机和统计学专家的分析整理,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

智慧农业专业有注重跨学院、跨专业的学科深度交叉、着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以及着眼未来前沿的高精尖特等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背景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这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1994年,国家提出了“金农工程”,旨在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大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该工程还旨在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从而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使其系统化发展。

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农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猛,使农业机器人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863电脑农业”是该项技术应用示范的典型工程,不仅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还为世界范围内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先进经验和典型参考模式。

早期农村信息化建设表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一批农林数据库。而农村信息化产业的起步更晚,与欧美等国的差距更大。但是,直到1996年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才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改革初期,农民自发创造的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直至加入WTO,外资快速登陆我国沿海城市,建立了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吸纳了数量极大的农民进城,农民工在第三产业中成为主力军。中国工业化进入了农民工时代。

世纪之村不仅是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致公党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还被确立为中国村络工程的兰田模式。这一模式的目标是全方位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提升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 该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未来导向的服务体系。

国外农村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什么是农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农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计算机管理和应用系统。数字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行的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有名的大银行,该银行最新推出的cmm系统也就是农行的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改系统实现了多个产品的闭环营销,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数字化农业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在数字化农业中,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气象资料,预测天气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农民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农作物受损。

详细来说,数字农业是一个集合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管理模式。

大田种植信息化率怎么算

1、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按数据化程度计算:将大田种植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环节,统计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程度,并计算数字化率。按信息化应用计算:通过统计信息化技术在大田种植生产中的应用面积与总农业生产面积,并计算数字化率。

2、规模化大田种植业的特点 规模化大田种植业的特点是以连片的平原为主,地势比较平坦,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但是种植区域里面的气候非常复杂多变。规模化大田种植业主要区域在东北、西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规模化大田农业的推动力 (1)劳动力成本的刚性增长,也越来越需要用机械替代人力。

3、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渠道不断完善,农业部在全国农业系统建设近40条信息采集渠道,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化、乡镇企业、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教和农产品市场流通等领域。

浅析如何加强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1、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农村经济运行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培训统计法律法规,建立统计制度和台帐,确保数据质量,完善报表和资料管理。 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准确性。

2、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农村统计的基础。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

3、我县涉及的主要农业农村的统计调查工作(一)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等,调查对象包括全县231个行政村及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报告期别分为年报、定期报表和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