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起源于2001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持,经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发改委联合批准成立。中心由杨公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岳田利教授则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
2、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设有五个中心,包括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杨凌)分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测试中心。
3、首先,是行政机构的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的行政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研究所的高效运转。接着是科研处,作为研究所的核心部门,致力于农产品加工与功能食品的科研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后勤基建中心则承担着研究所的设施维护和基础建设任务,为科研活动提供稳定的支持。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包括四个细分领域: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这个博士点自2000年第九批申报并获得批准,自2002年起开始招生。
5、食品科学研究所是学院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机构,仇农学教授担任所长,致力于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陕西省果品蔬菜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则是学院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平台,由陈锦屏主任主持,专注于果蔬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6、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简称“加工所”)是一家专注于农产品加工装备和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工程咨询的专业机构。自1979年成立以来,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种子加工工程室。
企知道数据显示,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街产业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咸阳市杨陵区兴杨路),截止目前园区内共有企业6家,包括陕西博硕晶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新旭田光电农业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陕西汉泽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国务院最近批准设立了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这使杨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的城市。杨凌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唯一”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的称号,这是继获得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区之后的又一个“全国唯一”。
杨凌富隆产业园,位于中国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以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综合型产业园区。该园区汇集了多个知名公司及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在科研机构方面,设立了作物系、植保系、耕作系、土肥系、气象组、农经室、水保研究室、蔬菜室和分析室等。随着后续的发展,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陆续成立了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农业机械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蚕桑研究所和林业研究所等专业机构。
年陕西分院成立后,对原西北农科所机构进行调整,设立院务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下设干部科、秘书科、行政科和试验农场。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原名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和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83年,该机构正式更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旨在推动全省农业与畜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是一所专注于农业科研与教育的机构,下设多个专业领域。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核心任务是组织协调并深入研究全省农牧业生产中的关键科技难题。他们负责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区域性的重大协作项目,同时接受横向科研项目的委托,致力于新技术的推广。此外,他们还承担农业科技干部的培训工作,以提升农业技术的专业素质。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学院目前的教职工团队共1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8名,聘请的外籍教师2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0名,具备高学历背景的教师共计36名。
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7年增设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2015年开始招收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包括四个细分领域: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这个博士点自2000年第九批申报并获得批准,自2002年起开始招生。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办学理念,深受学校整体指导思想的影响,致力于将学院塑造成一个以本科教育为主导,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的二级学院。
5、学院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作为一级学科,涵盖四个二级学科:①食品科学;②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④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是该校的一个优势专业。学校本身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32所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之一,同时被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及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的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随着1958年陕西分院的建立,对原有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了院务会议和学术委员会,增设了干部科、秘书科、行政科以及试验农场。在科研机构方面,设立了作物系、植保系、耕作系、土肥系、气象组、农经室、水保研究室、蔬菜室和分析室等。
年陕西分院成立后,对原西北农科所机构进行调整,设立院务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下设干部科、秘书科、行政科和试验农场。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原名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和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83年,该机构正式更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旨在推动全省农业与畜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年3月,根据国家农业部的决策,成立了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这一机构与西北农科所合署办公。它的管理和运营受到双重指导,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又受陕西省农林厅的领导。同年8月,进一步的变革发生,以原西北农科所(陕西农科所)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简称省粮科院,其机构设置十分完善,下设六个关键业务部门:首先是油脂工程设计所,专注于油脂行业的工程设计与研发;其次是粮食工程设计所,致力于粮食加工和储藏技术的研究。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紧跟时代步伐,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储藏技术研究所则专攻粮食的储存和保鲜技术。
成立于1959年的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作为我国粮食系统中历史久、学科全面且设备齐全的科研机构,专注于粮油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与安装工作。该院目前的员工总数超过八十人,其中包括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十四名,中级职称的员工二十五名,构成了坚实的科研力量基础。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是专门从事粮食、油脂行业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工程设计的单位,是由国家粮食局和陕西省政府共建的科研院所,并且还拥有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研究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
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作为专业研究设计机构,主攻领域涵盖油料制取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以及油料蛋白的开发利用。
青岛市粮油建筑设计院则主要负责粮油相关建筑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确保建筑功能符合粮油生产与储存的需求。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则在粮食储备技术上有所建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粮食储存的效率与安全性。石家庄河北省粮食设计院则专注于粮食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粮食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
其刊号为CN61-1422/TS,邮发代号为52-202,由陕西省粮食局主管,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创刊于1976年,以双月刊形式出版,是中文核心期刊。《粮食加工》在学术期刊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